NEWS CENTER
7月28日22时,我院的高压氧治疗中心内还灯火通明,手绘师陈韬正和他的同学孟琦霏正在聚精会神地进行着收尾工作——给高压氧舱手绘上定型。他说:“当时答应严大爷,以为半天就能完成,没想到画了一个星期,连去上海的火车票都退了。”
让患者不再有紧张感
陈韬口中的严大爷,正是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高压氧治疗中心主任严林。严林主任在高压氧临床医学专业方面有丰富经验,现担任山西省医学会高压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。据统计,我院高压氧治疗中心每年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其迟发脑病、脑出血、脑梗死、脑外伤及突发性耳聋等患者治疗达1万余人次,技术力量与规模居全省领先水平。
提起此次高压氧舱的手绘目的,严林主任表示:“高压氧舱是一个封闭的治疗空间,患者接受高压氧治疗一般需要一个半小时以上的时间,在其中治疗时部分患者会产生紧张感。手绘高压氧舱可以营造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,减轻患者对氧舱的恐惧感,我们希望手绘能给患者带来安详。其次,医护人员在这里工作,看到这些美丽的手绘也更有积极性。”
用彩色手绘装饰高压氧舱
7月份,高压氧治疗中心罗卫红的儿子陈韬刚从井冈山大学美术专业毕业。他了解妈妈工作的科室有手绘的任务,不假思索就承担了下来。在严林主任和陈韬讲清楚手绘目的后,7月20日起,高压氧舱手绘正式启动。陈韬围着妈妈工作的地方转了个遍,心里构思着氧舱设备上画些什么内容。陈韬想着:“高压氧舱从外形上看有点像潜水舱,我计划画一些海洋生物的可爱图案,大家看到后会觉得这里像海洋一样。”
陈韬邀请了同学孟琦霏一起参加到手绘中来。白天高压氧治疗中心不时有患者来进行治疗。为不妨碍患者正常治疗,并保持创作思路的连贯和清晰,两人都是每天下午6点后才来到医院进行手绘。陈韬讲:“下班后这里环境安静,自己绘画起来更有灵感。”
完成和妈妈的约定
不同于平时所学的绘画方式,高压氧舱设备的曲面构造和光滑度使手绘工作的复杂程度大大加深。曲面绘画比平面更麻烦,完成绘画更有难度。两人用铅笔绘出稿子后,就开始用丙烯颜料涂色。陈韬说:“彩绘是用丙烯颜料绘制的,这种颜料安全环保、着色持久,不易掉色,可以保证使用寿命。”
在纸上或者墙上涂色,一遍就涂匀了。高压氧舱是光滑的,涂上一遍留下的是笔刷的痕迹,还需要耐心的多涂上三四遍才能把图案画好。陈韬和孟琦霏站到高压氧舱前,画笔就停不下来,经常在半夜才结束当天任务。连续一周多的熬夜,也让他们叫苦不已。罗卫红每天陪着两人熬夜,为他们做好手绘的准备保障工作。7月25日0点21分,陈韬在朋友圈中发了和妈妈一起手绘的自拍照,写道:“博你一笑,回家晚安!”
7月28日,为期9天的一台12人高压氧舱、三台单人纯氧舱的3D手绘终于完成。氧舱上分布着栩栩如生、跃然纸上的海豚、海星、海马及水草等手绘图案,正如陈韬和孟琦霏所构想的那样,高压氧舱装饰成了潜水舱,也正如严林主任希望的那样,彩色手绘减轻了患者的紧张感。据严林主任介绍,我院是全省首家运用彩色手绘装饰高压氧舱的医疗机构。
第一次来到高压氧治疗中心的患者看到彩色手绘,也都被这里安详温馨的环境所吸引。
相关资料:高压氧治疗是指患者在特制高压氧舱内吸入高浓度、高氧分压的氧气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,在治疗各种急慢性缺血缺氧性的疾病方面有很好效果。高压氧治疗为脑外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科学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,对改善脑外伤患者的预后,提高治愈率,降低致残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。
版权所有: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 山西省职业病医院 晋ICP备16008008号
Copyright © The second people's Hospital of Shanxi , Occupational disease hospital of Shanxi